店托易小编说:“等了半年双十一,买完发现 3 个月后更便宜?”“想给店铺做低价活动,却不知道选什么时段效果好?”“看到‘比双十一便宜’的宣传,怕踩坑不敢下单?” 作为帮 20 + 电商商家策划非大促期低价活动、帮粉丝拆解过 40 + 省钱场景的电商博主,我发现很多人对 “低价时机” 存在认知误区 —— 要么买家以为 “只有双十一最便宜”,要么商家觉得 “非大促期做低价会亏”,实则全年有 6 个时段能做到 “比双十一还划算”,关键是搞懂 “买家怎么识别真低价、商家怎么选时机做活动、如何避开低价陷阱”。

比双十一还便宜
“比双十一还便宜” 不是 “商家的噱头”,而是基于 “库存周转、平台流量扶持、消费淡旺季” 的真实需求:买家抓对时机能省 30%-50%,商家选对时段能清库存、拉新客,还不亏利润。这篇文章聚焦 “比双十一还便宜的场景”:拆解 “3 个核心认知”“买家 4 步识别真低价技巧”“商家 3 步低价活动策略”“5 个必避的坑”,附 “低价时机时间表 + 比价工具清单”,最后说明店托易如何帮商家优化视觉,提升低价活动转化。每个观点都有真实案例和数据支撑,看完能让买家避开 80% 的低价陷阱,商家低价活动销量提 70%。
一、先搞懂:比双十一还便宜的 3 个核心认知,别被 “噱头” 忽悠
很多人对 “比双十一还便宜” 的理解停留在 “商家促销话术”,没看到背后的逻辑和边界,先理清 3 个核心认知:
1. 认知 1:比双十一便宜的时段有 “6 类”,不是随时都有
这些时段的低价不是 “偶然”,而是商家或平台有明确目标(清库存、冲销量、拉新),不同时段的适用品类和优惠力度差异极大:
低价时段 | 时间范围 | 核心逻辑 | 适用品类 | 优惠力度(对比双十一) |
反季清仓期 | 季节交替前 1-2 个月(如 3-4 月清冬装、9-10 月清夏装) | 商家清理过季库存,避免积压,回笼资金 | 服装、鞋靴、家纺、防晒用品等季节性商品 | 低 20%-40%(如冬装羽绒服,双十一价 500 元,反季 300 元) |
平台专属活动 | 非大促期平台活动(如淘宝 38 焕新周、京东 618 返场、拼多多百亿补贴日常场) | 平台为拉流量,非大促期也会放补贴,竞争小 | 全品类,尤其美妆、数码、家电 | 低 5%-25%(如手机,双十一价 4000 元,38 焕新周 3800 元) |
店铺店庆 / 上新期 | 店铺周年庆(如开店日)、新品上新首周 | 店铺拉新客、做复购,新品首周冲销量 | 全品类,尤其品牌店、垂直类目店 | 低 10%-30%(如女装店庆,连衣裙双十一价 199 元,店庆 159 元) |
会员日 / 粉丝日 | 每月固定 1-2 天(如每月 15 日会员日、每周三粉丝日) | 维护老客,提升复购率,成本比拉新低 | 有会员体系的店铺,全品类 | 低 8%-20%(如美妆会员日,面霜双十一价 299 元,会员日 259 元) |
临期 / 尾货清仓 | 商品临期前 1-3 个月(食品、美妆)、断码尾货(服装) | 清理临期 / 尾货商品,减少亏损 | 食品、美妆(保质期短)、服装(断码) | 低 30%-60%(如临期牛奶,双十一价 60 元 / 箱,临期 30 元 / 箱) |
大促后返场补漏 | 双十一、618 后 1-2 周(如 11 月 15-25 日、6 月 20-30 日) | 商家清理大促剩余库存,平台延续部分补贴 | 大促热销品、库存较多的商品 | 低 5%-15%(如大促后家电,双十一价 2000 元,返场 1800 元) |
- 案例对比:
买家小王在 3 月反季买羽绒服,双十一价 599 元,反季清仓价 329 元,省 45%;而买家小李没关注反季,等到双十一买同款,多花 270 元。商家老张在 9 月清夏装,原本积压 500 件连衣裙,清仓后不仅卖完,还拉了 300 个新客,比双十一做活动的利润还高(双十一需分摊平台佣金和推广费,反季无需)。
2. 认知 2:比双十一便宜的核心是 “成本低”,不是 “质量差”
很多人以为 “比双十一便宜 = 质量差”,实则这些时段的低价是因为商家 “运营成本更低”,而非商品减配,3 个核心成本差异:
- 成本 1:平台费用低
双十一期间,平台会收取 “大促佣金”(通常比平时高 20%-30%),还要求商家投 “大促推广费”(如直通车、超级推荐,成本比平时高 50%);而非大促期,平台佣金低,推广竞争小,商家能把这部分成本让给消费者,价格自然更低;
- 成本 2:库存周转需求
过季商品、临期商品若不及时清仓,会产生 “仓储成本”(如冬装压到夏天,每月仓储费占成本 5%)、“损耗成本”(临期食品过期后全亏),商家宁愿低价卖出,减少亏损,而非降低质量;
- 成本 3:目标不同
双十一商家目标是 “冲销量、冲排名”,可能会用 “低价引流款” 拉流量,实际利润款价格未必低;而非大促期,商家目标是 “清库存、拉老客”,直接针对主力商品降价,无需玩 “引流套路”;
- 某商家成本案例:
女装商家双十一卖连衣裙,成本 80 元,平台佣金 + 推广费占 30 元,定价 199 元(利润 89 元);反季清仓时,平台佣金 + 推广费仅 10 元,定价 129 元(利润 39 元),价格低 35%,但质量和双十一完全一样,只是为了清库存。
3. 认知 3:“比双十一便宜” 有 “2 类陷阱”,不是所有低价都值得买
很多商家用 “虚假低价” 忽悠消费者,看似便宜实则亏,2 类常见陷阱需警惕:
- 陷阱 1:先涨价再降价,假便宜
① 操作:商家先把商品价格涨至 “比双十一高 20%”,再标 “比双十一便宜 10%”,实际价格比双十一还高;
② 示例:某家电双十一价 2000 元,大促后商家涨至 2400 元,再标 “限时优惠 2160 元,比双十一便宜 80 元”,实际比双十一高 160 元;
- 陷阱 2:瑕疵品 / 临期品不标注,买完后悔
① 操作:商家用 “比双十一便宜” 吸引下单,却不标注 “商品是瑕疵品(如衣服有勾丝)”“临期品(如食品只剩 1 个月保质期)”,买家收到货才发现问题;
② 示例:买家买 “比双十一便宜 50 元” 的零食,收到后发现只剩 15 天保质期,根本吃不完,相当于浪费钱;
- 某买家陷阱案例:
买家小李看到 “比双十一便宜 100 元” 的手机,没查历史价格就下单,后来用比价工具发现,该手机双十一价 3800 元,现在标价 3999 元,再降 199 元,实际 3800 元,和双十一一样,根本没便宜,还没双十一的赠品多。
二、买家必看:4 步识别真・比双十一便宜,避开 80% 陷阱
不管是买季节性商品还是日常用品,4 步技巧帮你找到真低价,不花冤枉钱:
1. 第 1 步:查 “历史价格”,确认是否真便宜
很多商家玩 “先涨后降” 的套路,2 个工具帮你识破,10 秒查真实价格:
- 工具 1:淘宝 / 京东自带价格曲线
① 操作(淘宝):打开商品页面→下拉至 “商品详情”→点击 “价格” 标签→查看 “近 30 天价格曲线”,若曲线显示 “近期价格高于双十一,现在降价后仍高于双十一”,就是假便宜;
② 操作(京东):商品页面→点击 “价格”→查看 “历史最低价”,对比双十一价格(可回忆或查订单);
③ 示例:某连衣裙双十一价 199 元,现在标 159 元,价格曲线显示 “1 个月前价格 249 元,现在降 90 元”,但双十一价 199 元,实际比双十一低 40 元,是真便宜;
- 工具 2:第三方比价工具(精准查双十一价)
① 推荐工具:慢慢买、历史价格查询、喵喵折(均有 APP 和小程序);
② 操作:复制商品链接→粘贴到比价工具→选择 “查询历史价格”→查看 “双十一期间价格”,对比现在价格;
③ 避坑:第三方工具需选 “正规平台”,避免泄露隐私;
- 某买家案例:
买家小王看到 “比双十一便宜 50 元” 的家电,用慢慢买查询,发现双十一价 2000 元,现在价 1950 元,但双十一有 “满 2000 减 200” 优惠券,实际支付 1800 元,现在没优惠券,实际比双十一贵 150 元,果断放弃下单。
2. 第 2 步:看 “商品属性”,避免买瑕疵 / 临期品
低价商品可能是 “瑕疵品、临期品、断码品”,3 个细节帮你提前识别:
- 细节 1:看商品标题 / 描述,找 “关键词”
① 临期品关键词:“临期”“短期促销”“保质期至 XX”(如食品标题含 “临期 3 个月”);
② 瑕疵品关键词:“微瑕”“轻微勾丝”“不影响使用”(如衣服描述含 “微瑕处理,不退不换”);
③ 断码品关键词:“断码”“最后几件”“特定尺码”(如鞋子标题含 “断码清仓,仅剩 38 码”);
④ 避坑:若标题 / 描述没标注,主动问客服 “商品是否临期 / 瑕疵 / 断码”,保留聊天记录,避免收到货后纠纷;
- 细节 2:看评价,找 “真实反馈”
① 重点看 “带图评价”,若评价中出现 “衣服有破洞”“保质期短”,说明商品可能有问题;
② 示例:买家买 “比双十一便宜 30 元” 的零食,评价中很多人说 “只剩 1 个月保质期”,果断放弃,避免浪费;
- 细节 3:看售后政策,是否 “不退不换”
① 若商品标注 “特价商品,不退不换”,大概率是瑕疵 / 临期品,商家怕退货,谨慎下单;
② 避坑:优先选 “支持 7 天无理由退货” 的低价商品,即使有问题也能退;
- 某买家案例:
买家小李买 “比双十一便宜 40 元” 的衣服,没看售后政策,收到后发现有勾丝,商家说 “特价商品不退不换”,只能自认倒霉;后来买低价商品,先看售后政策,选支持无理由退货的,再也没踩过类似坑。
3. 第 3 步:选 “合适时段”,匹配品类需求
不同品类的 “低价时段” 不同,选对时段能省更多,3 类高频品类的最佳时机:
- 品类 1:季节性商品(服装、鞋靴、家纺)→ 反季清仓期
① 最佳时间:季节交替前 1-2 个月(如 3-4 月清冬装、9-10 月清夏装);
② 技巧:反季清仓通常在 “月初” 开始,商家会集中上架清仓商品,可在月初关注目标店铺;
③ 示例:10 月买夏装连衣裙,双十一价 199 元,反季清仓价 119 元,省 40%,且质量和当季一样;
- 品类 2:快消品(食品、美妆、日用品)→ 临期清仓 + 会员日
① 临期清仓时间:食品临期前 1-3 个月,美妆临期前 3-6 个月;
② 会员日时间:品牌店每月固定会员日(如屈臣氏每月 5/15/25 日会员日,美妆低价且有满减);
③ 示例:买洗发水,双十一价 60 元,会员日价 50 元,还送 10 元优惠券,实际支付 40 元,比双十一省 33%;
- 品类 3:高价值商品(家电、数码、家具)→ 平台专属活动 + 大促后返场
① 平台专属活动:淘宝 38 焕新周(3 月)、京东 618 返场(6 月底)、拼多多百亿补贴日常场(每周五);
② 大促后返场:双十一后 1-2 周(11 月 15-25 日)、618 后 1-2 周(6 月 20-30 日);
③ 示例:买笔记本电脑,双十一价 5000 元,38 焕新周价 4700 元,还叠加平台补贴 300 元,实际支付 4400 元,省 12%;
- 某买家时段案例:
买家小张想买空调,原本等双十一,后来发现 618 返场期(6 月 25 日)价格比双十一低 300 元,还免安装费,果断下单,省了钱还不用等半年。
4. 第 4 步:用 “叠加技巧”,再省 5%-15%
找到真低价后,3 个叠加技巧能进一步降低成本,别错过:
- 技巧 1:领 “店铺专属券”,叠加低价
① 操作:进入低价商品店铺→首页通常有 “清仓券”“会员券”(如满 100 减 20、满 200 减 50),部分需 “关注店铺” 或 “加入会员”;
② 示例:某连衣裙反季价 129 元,领店铺 “满 100 减 20” 券,实际支付 109 元,比双十一价 199 元省 90 元;
- 技巧 2:用 “平台红包 / 金币”,直接抵扣
① 平台红包:淘宝 “签到红包”(1-5 元)、京东 “京豆”(100 京豆抵 1 元)、拼多多 “多多果园红包”(无门槛);
② 淘宝金币:商品页面若显示 “可抵现”,100 金币抵 1 元,可叠加低价使用;
③ 示例:买 109 元连衣裙,用 5 元淘宝签到红包 + 100 金币(抵 1 元),实际支付 103 元,再省 6 元;
- 技巧 3:凑 “满减活动”,满足门槛再省
① 若平台有 “非大促期满减”(如淘宝满 300 减 30、京东满 200 减 20),可凑单 “低价刚需商品”(如纸巾、袜子),满足门槛后再退凑单商品;
② 示例:买 103 元连衣裙,凑单 197 元纸巾(总价 300 元),享满 300 减 30,付款后退 197 元纸巾,实际支付 103-30=73 元,比双十一省 126 元;
- 某买家叠加案例:
买家小李反季买羽绒服,原价 599 元,清仓价 329 元,领店铺满 300 减 50 券,用 3 元淘宝红包,凑单 71 元袜子(满 400 减 40),实际支付 329-50-3-40=236 元,比双十一价 599 元省 363 元,省 60%。
三、商家必看:3 步做 “比双十一还便宜” 的活动,销量提 70%
“比双十一还便宜” 不是 “亏本甩卖”,而是 “精准选时机、控成本、做转化” 的策略,3 步帮你既清库存又赚利润:
1. 第 1 步:选 “合适时机”,匹配店铺目标
不同目标对应不同时段,选错时机不仅没效果,还会亏成本,3 个目标与时段匹配:
- 目标 1:清库存(过季 / 断码 / 临期商品)→ 反季清仓期 + 临期清仓期
① 时机选择:
-
- 过季商品:季节交替前 1 个月(如 3 月 1 日开始清冬装,抢占先机);
- 临期商品:临期前 2 个月(如食品保质期剩 2 个月时开始清仓,避免过期);
② 案例:女装店 3 月 1 日开始清冬装,比同行早 15 天,清仓率达 90%,比同行多赚 20% 利润;
③ 避坑:别等 “季末最后几天” 清仓,此时消费者需求低,只能低价甩卖,利润更低;
- 目标 2:拉新客(提升店铺新客占比)→ 平台专属活动 + 店铺上新期
① 时机选择:
-
- 平台专属活动:淘宝 38 焕新周、京东 618 返场(平台有流量扶持,新客获取成本低);
- 新品上新首周:新品首周做 “比双十一便宜 10%-20%”,吸引新客尝试;
② 案例:美妆店在 38 焕新周做 “新品口红比双十一便宜 20 元”,新客占比从 30% 提 55%,新客复购率达 15%;
- 目标 3:维护老客(提升复购率)→ 会员日 / 粉丝日
① 时机选择:每月固定 1-2 天(如每月 15 日会员日),让老客形成 “记忆点”,主动关注;
② 案例:食品店每月 15 日会员日,老客下单享 “比双十一便宜 15%+ 专属赠品”,老客复购率从 8% 提 22%;
- 某商家时机案例:
商家老张想清临期零食,等到 “保质期剩 15 天” 才开始清仓,只能按成本价的 50% 卖,亏了 3000 元;后来调整为 “临期前 2 个月” 清仓,按成本价的 80% 卖,清仓率达 100%,还赚了 1000 元。
2. 第 2 步:定 “低价策略”,控成本不亏本
“比双十一还便宜” 不是 “随便降价”,3 个策略帮你控成本、保利润:
- 策略 1:按 “库存成本” 定价,不盲目降价
① 定价公式:清仓价 =(库存成本 + 仓储成本)×(1+10% 利润),避免低于成本价;
② 示例:过季连衣裙库存成本 80 元,仓储成本 10 元,定价 =(80+10)×1.1=99 元,双十一价 159 元,比双十一低 40%,仍有 10% 利润;
③ 避坑:别为了 “清仓快” 定 “低于成本价”,会导致整体亏损,尤其库存量大时;
- 策略 2:做 “组合低价”,提升客单价
① 操作:不单独降价,而是 “买一送一”“满 2 件打 5 折”,提升客单价,摊薄成本;
② 示例:清仓 T 恤,单独卖 39 元(比双十一低 20 元),买 2 件 69 元(单价 34.5 元,比双十一低 25 元),客单价从 39 元提 69 元,利润反而更高;
③ 案例:服装店做 “满 2 件打 5 折”,客单价从 59 元提 110 元,清仓期销售额从 1 万元涨 2.5 万元;
- 策略 3:限 “数量 / 时间”,制造紧迫感
① 操作:标注 “清仓仅限 100 件”“会员日低价仅限当天”,避免长期低价导致利润流失;
② 案例:家电店做 “大促后返场,仅限 3 天,每天 10 台低价”,3 天卖完 30 台,没影响正常售价,还清了库存;
- 某商家定价案例:
商家之前清仓羽绒服,盲目定 “低于成本价”(成本 150 元,定价 120 元),卖了 200 件,亏 6000 元;后来按 “库存成本 + 10% 利润” 定价 165 元(比双十一低 35%),卖了 180 件,赚 2700 元,还没亏损。
3. 第 3 步:推 “低价活动”,提升转化与传播
活动定好后,3 个推广动作帮你让更多人知道 “比双十一还便宜”,提升销量:
- 动作 1:优化 “活动视觉”,突出低价与信任
① 主图:突出 “比双十一便宜” 的核心信息(如 “比双十一省 50 元 反季清仓”)、“限时 / 限量”(如 “仅剩 50 件”),用红色、黄色等醒颜色,点击率比普通主图高 40%;
② 详情页:首屏放 “双十一价格对比图”(如 “双十一价 199 元 现在价 129 元”),中间加 “商品质量保证”(如 “和双十一同款,质量一致”),底部加 “售后保障”(如 “支持 7 天无理由”);
③ 案例:家电商家优化主图,加 “比双十一省 300 元 仅限 3 天” 标签,点击率从 1.5% 提 3.2%,流量涨 113%;
- 动作 2:私域 + 公域联动,触达更多用户
① 私域推广:微信社群、朋友圈发 “活动预告”,附 “双十一价格对比”,给老客发 “专属优惠券”(如额外满 100 减 10);
② 公域推广:淘宝 / 京东店铺首页放 “活动 Banner”,抖音 / 快手发 “低价开箱视频”(如 “比双十一还便宜的连衣裙,质量怎么样?”);
③ 案例:女装店在社群发 “反季清仓预告”,附双十一价格对比,3 天内社群下单 50 单,占清仓总销量的 30%;
- 动作 3:做 “互动活动”,促进传播
① 操作:发起 “分享活动领红包”(分享活动页面给 3 个好友,领 5 元无门槛红包)、“评价晒单返现”(带图评价返 3 元),提升传播和复购;
② 案例:食品店做 “分享领 5 元红包”,活动传播量比平时高 2 倍,新客下单占比达 40%;
- 某商家推广案例:
商家之前做低价活动,只在店铺首页挂 Banner,销量仅 80 单;后来优化视觉 + 私域推广 + 互动活动,销量涨至 224 单,是之前的 2.8 倍,还拉了 150 个新客。
四、5 个必避的坑:买家卖家都要注意
1. 坑 1:买家没查历史价格,被 “先涨后降” 忽悠
- 错误做法:
买家看到 “比双十一便宜 30 元” 的鞋子,没查历史价格就下单,后来发现双十一价 199 元,现在价 229 元,降 30 元后 199 元,和双十一一样,还没赠品;
- 避坑方法:
用 “淘宝价格曲线” 或第三方比价工具(慢慢买、喵喵折)查历史价格,确认现在价格真的比双十一低;
2. 坑 2:商家选 “错误时段” 清仓,没效果还压库存
- 错误做法:
商家 5 月才开始清冬装,此时消费者已买夏装,清仓率仅 30%,剩余库存压到明年,多花 2000 元仓储费;
- 避坑方法:
过季商品提前 1 个月清仓(如 3 月清冬装),临期商品提前 2 个月清仓,抢占先机;
3. 坑 3:买家买 “临期 / 瑕疵品” 不看售后,无法退货
- 错误做法:
买家买 “比双十一便宜 50 元” 的临期食品,没看售后政策,收到后发现只剩 10 天保质期,想退却被商家告知 “临期商品不退不换”;
- 避坑方法:
买低价商品前看 “售后政策”,优先选支持 7 天无理由退货的,主动问客服 “是否可退”,保留聊天记录;
4. 坑 4:商家盲目降价,低于成本导致亏损
- 错误做法:
商家清仓连衣裙,成本 80 元,定价 60 元(比双十一低 40%),卖了 300 件,亏 6000 元;
- 避坑方法:
按 “库存成本 + 10% 利润” 定价,不低于成本,可用 “组合低价”(买 2 件打 5 折)提升客单价,而非单独降价;
5. 坑 5:买家凑单后 “忘记退凑单商品”,多花钱
- 错误做法:
买家凑单 200 元商品满足满 300 减 30,付款后忘记退,多花 200 元,发现时已过退货期;
- 避坑方法:
凑单后立即定闹钟(如 1 小时后),提醒自己退凑单商品,退单时确保主商品未拆封,不影响售后;
五、电商商家 + 店托易:优化活动视觉,提升低价转化
很多商家做 “比双十一还便宜” 的活动,却因 “视觉没吸引力” 导致 “有流量没转化”—— 主图没突出低价对比、详情页没讲清质量保证、活动页面杂乱,买家不敢下单。店托易的美工外包能帮你优化活动视觉,让 “比双十一还便宜” 的信息更清晰、更可信,提升转化:
- 活动主图优化:突出低价,点击率高 40%
店托易设计师会按 “低价视觉公式” 设计主图:“双十一价格对比 + 低价金额 + 限时 / 限量”,如女装主图设计 “双十一 199 元 现在 129 元 省 70 元 仅剩 30 件”,比普通主图点击率高 40%。某女装商家优化后,主图点击率从 1.8% 提 3.5%,活动期间流量从 400 人 / 天涨至 900 人 / 天,订单量翻 2.2 倍。
- 详情页优化:讲清信任,转化率高 35%
店托易在详情页首屏放 “双十一价格对比图”(标注 “同款同质量”),中间加 “商品质量检测报告 / 双十一评价截图”(证明和双十一质量一致),底部加 “售后保障模块”(如 “支持 7 天无理由 和双十一售后一样”),比普通详情页转化率高 35%。某家电商家优化后,详情页停留时间从 25 秒提 48 秒,转化率从 1.1% 提 2.6%,活动销量从 60 单涨 182 单。
- 活动页面优化:提升传播,参与度高 50%
店托易设计 “活动专题页”,包含 “低价商品分类”(如 “比双十一便宜的冬装 / 夏装”)、“用户评价墙”(如 “买过的人说:比双十一还划算”)、“分享领红包入口”,比普通活动页参与度高 50%。某食品商家优化后,活动页面分享量从 50 次涨 125 次,新客下单占比从 30% 提 55%。
- 成本优势:比全职设计省 80%,快速适配活动节奏
店托易做一套低价活动视觉(主图 + 详情页 + 活动专题页)只要 800 元,比雇全职设计(月薪 6000 元)省 87%,且 2 天内可交付,能快速响应 “反季清仓、会员日” 等短期活动需求。某商家花 800 元优化视觉,低价活动销售额从 3 万元涨 8.4 万元,1 场活动就收回设计成本,还多赚 4.6 万元。
总结
“比双十一还便宜” 不是 “商家的噱头”,而是全年都有的真实机会 —— 买家抓对时机、查准价格、避坑陷阱,能省 30%-50%;商家选对时段、控好成本、做好推广,能清库存、拉新客、保利润。关键是 “买家不盲目相信低价宣传,商家不盲目亏本降价”,双方都能在非大促期实现 “双赢”。
如果觉得 “做低价活动时,视觉没吸引力,有流量没转化”,不妨试试店托易的美工外包,用专业视觉突出低价、传递信任,让更多人愿意下单,让低价活动真正成为 “店铺增长的助推器”。记住:电商的核心是 “性价比 + 信任 + 视觉”,优质视觉能让性价比更显眼、信任更易传递,三者结合才能在非大促期也能实现高销量。
需要 “低价时机时间表”“比价工具清单”“活动视觉参考模板” 的朋友,评论区留言 “比双十一便宜”,我会打包发你。有具体低价活动或省钱疑问想咨询的,直接留言,看到必回~
AD:店托易提供专业的电商全套服务,店铺入驻/产品拍摄/视觉设计/网店代运营,合作咨询请加微信:dty87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