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调色是提升质感的关键一步 —— 同样的素材,调对颜色能让画面从 “灰蒙蒙” 变 “通透清新”,从 “平淡无奇” 变 “氛围感拉满”。但很多人用剪映调色时,要么对着一堆参数无从下手,要么调来调去变成 “高饱和辣眼风”。作为剪映实操博主,今天就把调色的底层逻辑拆透,从 5 步基础流程到 4 种风格公式,附参数表和避坑技巧,新手对着调,普通视频也能调出电影感。

剪映怎么调颜色
一、剪映调色 5 步基础流程(从 “校正” 到 “风格化”)
步骤 1:基础校正(先解决画面 “硬伤”)
- 操作入口:选中视频片段→底部「调节」
- 核心参数:
- 「亮度」:逆光画面 + 5-10,过曝画面 – 5-8(让明暗适中,避免死黑或惨白)
- 「对比度」:灰蒙蒙的画面 + 8-12,高对比画面 – 3-5(平衡明暗层次,让细节更清晰)
- 「饱和度」:色彩寡淡 + 3-5,色彩刺眼 – 3-5(先把颜色拉回 “正常范围”,再做风格化)
- ✅ 关键:基础校正的核心是 “让画面看起来舒服”,不要追求 “惊艳”,为后续调色打基础
步骤 2:白平衡调整(告别 “偏色” 问题)
- 适用场景:画面整体偏黄(暖光环境)、偏蓝(冷光环境)或偏绿(荧光灯下)
- 参数技巧:
- 偏黄画面:「色温」-3-5(向冷色调整,中和黄色)
- 偏蓝画面:「色温」+2-4(向暖色调整,中和蓝色)
- 肤色偏绿:「色调」+1-3(加一点粉色,平衡绿色)
- 💡 参考标准:以画面中的 “白色物体” 为基准(如白纸、墙面),调至接近真实白色即可
步骤 3:细节增强(让画面更 “清晰”)
- 操作入口:「调节」→「锐化」「清晰度」
- 参数建议:
- 人像视频:锐化 + 10-15(让五官轮廓更清晰,避免磨皮后太模糊)
- 风景视频:清晰度 + 8-12(让树叶、岩石的纹理更突出)
- 运动视频:锐化 + 5-8(太高会让画面有 “颗粒感”)
- ❌ 避坑:锐化和清晰度不要同时拉满,两者总和不超过 25,否则画面会显得粗糙
步骤 4:风格化调色(定调画面氛围)
- 操作入口:「调节」→「色温」「色调」「HSL」(精细化调整某一种颜色)
- 常用风格方向:
- 清新风:色温 – 2 + 色调 + 1(偏冷调,适合日系、青春题材)
- 复古风:色温 + 3 + 色调 – 2(偏暖调,带点黄绿感,适合老照片风)
- 电影风:对比度 + 5 + 饱和度 – 2(低饱和、高对比,减少 “廉价感”)
步骤 5:滤镜叠加(快速强化风格)
- 操作逻辑:基础调色后叠滤镜,让风格更统一(滤镜只是 “锦上添花”,不能替代前面的步骤)
- 搭配建议:
- 清新风 +「青柠」滤镜(强度 20%)
- 复古风 +「卡梅尔」滤镜(强度 25%)
- 电影风 +「默片」滤镜(强度 15%)
- 优势:滤镜能快速给画面 “定调”,适合新手节省时间
二、4 种经典风格调色公式(参数表直接套用)
风格类型 | 核心参数调整 | 适用场景 | 滤镜搭配 |
日系清新 | 色温 – 3 + 色调 + 2 + 亮度 + 3 + 饱和度 + 2 | 人像 vlog、校园视频 | 青柠(20%) |
复古胶片 | 色温 + 4 + 色调 – 1 + 对比度 + 5 + 饱和度 – 3 | 老物件展示、怀旧剧情 | 卡梅尔(25%) |
电影感暗调 | 亮度 – 2 + 对比度 + 8 + 饱和度 – 4 + 阴影 + 5 | 剧情片、夜景视频 | 默片(15%) |
高饱和活力 | 色温 + 1 + 色调 + 3 + 饱和度 + 5 + 锐化 + 10 | 美食视频、运动视频 | 美食家(10%) |
三、3 个让调色更高级的技巧
技巧 1:用 “HSL” 单独 “修理” 某一种颜色
- 操作:「调节」→「HSL」,选择需要调整的颜色(如红色、绿色),单独调整其 “色相”“饱和度”“明度”
- 示例:
- 想让天空更蓝:选 “HSL – 蓝色”→ 饱和度 + 5、明度 – 3
- 想让树叶更绿:选 “HSL – 绿色”→ 色相 – 2(偏深绿)、饱和度 + 3
- 优势:不影响其他颜色,精准控制画面中的 “重点色”
技巧 2:局部调色(突出画面 “主体”)
- 操作:「调节」→「局部」→「添加点」,将圆点放在需要突出的主体上(如人物、花朵)
- 参数设置:
- 主体是人物:亮度 + 3、饱和度 + 2(让人物在画面中更显眼)
- 主体是物体:饱和度 + 3-5(让物体颜色比背景更突出)
- 适用场景:背景复杂的视频(如集市中的人物、花丛中的花朵)
技巧 3:统一全片色调(避免 “一段一个色”)
- 操作:调好一个片段的参数后,点击「复制」→「粘贴至全部」,所有片段自动同步调色参数
- 例外处理:光线差异大的片段(如同一视频有晴天和阴天),单独微调「亮度」「色温」,保持风格统一但适配光线
四、避坑指南:这 3 个错误会让调色 “翻车”
- 跳过基础校正直接加滤镜
画面本身偏暗、偏色,直接叠滤镜会让问题更严重(如偏黄画面 + 复古滤镜,变成 “土黄色”)。解决:严格按 “基础校正→风格化→滤镜” 的顺序,基础不对,后面再调都白费。
- 所有参数 “凭感觉拉”
不看画面实际情况,把 “清新风” 的参数硬套在 “夜景视频” 上,结果画面更怪异。解决:调色前先观察画面 “缺什么”(缺亮度?缺对比度?偏什么色?),针对性调整。
- 忽略 “肤色” 这个 “雷区”
调风景时只顾着拉蓝色、绿色,结果把人脸调成 “蜡像色”“僵尸绿”。解决:每次调色后,重点检查画面中的肤色,用「HSL – 红色」微调(肤色主要受红色、橙色影响)。
五、常见问题解答
- ❓ 问:怎么快速判断画面需要调哪些参数?
答:用 “三步观察法”:① 看明暗(是否过亮 / 过暗)→ 调亮度、对比度;② 看颜色(是否偏色)→ 调色温、色调;③ 看细节(是否模糊)→ 调锐化、清晰度。
- ❓ 问:手机版和电脑版调色有区别吗?
答:核心功能一致,电脑版的「HSL」调整更精细(可单独调整每种颜色的色相、饱和度、明度滑块),手机版操作更简洁,适合快速出片。
- ❓ 问:调完色后画面 “卡顿” 怎么办?
答:调色参数拉太高(如锐化 + 30、对比度 + 20)会增加视频渲染压力,导致卡顿。解决:降低参数值,或导出时选择 “1080P 30 帧”(比 60 帧更稳定)。
总结
剪映调色的核心是 “先校正,后风格”—— 基础步骤解决画面的明暗、偏色问题,风格化步骤赋予画面独特氛围,最后用滤镜强化效果。新手不用追求 “一步到位”,先练熟基础流程,再尝试不同风格公式,很快就能调出有个人特色的视频色调。
觉得有用的话,点赞收藏,下次调色直接对着步骤来~
ADs:从0基础到挑战短视频赚钱,报名5天精品短视频变现训练营,微信:18029063804

剪映破解版免责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