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专注剪映实操的短视频博主,今天拆「剪映图片老化的全攻略」:不是只讲 “套个复古滤镜就行”,而是帮你搞懂 “怎么让图片泛黄不生硬、怎么加划痕显真实、怎么调褪色有年代感”—— 从 “基础调色” 到 “老化纹理叠加”,每步标清剪映按钮位置,附 “普通图片 – 老化效果” 对比,新手 10 分钟就能做出 “像压箱底老照片” 的质感,再也不用因 “老化像贴贴纸、色调假” 毁了复古素材。

剪映怎么把图片老化
剪映用户做图片老化,90% 都踩过这些坑:“用‘复古’滤镜直接套,结果图片黄得像‘橘子皮’,没一点旧照片的柔和感”“乱加划痕特效,线条生硬又密集,像‘脏东西’盖在图片上”“只调色调不做细节,老化后像‘新图染了色’,没年代感”“也有人按‘先调泛黄基调 + 再叠纹理 + 最后补细节’的逻辑,做出的老化图片像‘80 年代老相册里的照片’,自然又有故事感”—— 我帮 20 + 粉丝做过图片老化后发现:剪映图片老化不是 “滤镜堆效果”,而是 “色调定调 + 纹理叠加 + 细节收尾” 的组合:用对方法,图片能出 “时光感”;方法不对,只会越调越假。
一、先看对比:没做好 vs 做好的图片老化,差的是 “自然年代感”
同样是剪映做图片老化,操作对错的视觉效果天差地别:
效果类型 | 视觉问题 | 核心原因 | 案例(老照片风格:童年家庭合影) |
❌ 没做好的老化 | 1. 色调过黄,像 “染色过度”;2. 划痕密集生硬,盖过人物细节;3. 无褪色感,像 “新图套滤镜” | 1. 滤镜强度拉满,没控黄调;2. 划痕特效没调透明度,乱叠加;3. 没压饱和度,色彩太鲜艳 | 套 “复古黄” 滤镜 100%,加 3 种划痕特效且透明度 100%,结果人物脸黄得像蜡像,划痕盖过眼睛,完全没老照片的柔和感 |
✅ 做好的老化 | 1. 泛黄自然,像 “阳光晒旧的老照片”;2. 划痕浅淡稀疏,不挡细节;3. 轻微褪色,有年代模糊感 | 1. 低强度滤镜 + 手动调色温,控黄调;2. 划痕特效降透明度,选 “浅痕” 款;3. 压饱和度 + 加噪点,模拟褪色 | 用 “暖黄” 滤镜 30%+ 色温 + 15,加 “旧照片划痕” 特效 20% 透明度,压饱和度 – 15,人物脸黄得自然,划痕若隐若现,像真正放了十几年的老照片 |
二、剪映图片老化 3 步核心操作:分层出效果,新手直接抄(附路径)
图片老化的核心是 “黄要柔(不刺眼)、痕要淡(不挡细节)、旧要透(有褪色模糊感)”,按 “基础泛黄调色→老化纹理叠加→细节年代感” 的顺序来,效率最高,不生硬:
1. 第一步:基础泛黄调色 —— 定 “老照片基调”,避免过黄(必做!)
新手老化的第一坑是 “黄得假”,先通过 “滤镜 + 手动调节” 控黄调,让泛黄像 “自然老化”,不是 “刻意染色”:
调色目标 | 剪映操作路径(关键按钮标红【】) | 参数推荐(新手安全值) | 作用(自然泛黄) | 避坑提醒 |
✅ 低强度滤镜打底 | 1. 导入图片→点击底部工具栏【滤镜】;2. 选 “复古” 分类→优先【暖黄】【旧时光】【胶片感】(别选 “浓黄”“橙红” 款);3. 滤镜强度调【20%-30%】(别超 40%,避免过黄) | 滤镜:暖黄 30%/ 旧时光 25%;强度 20%-30% | 快速定复古基调,比纯手动调色更自然,且不刺眼 | ❌ 别选 “高饱和黄” 滤镜(如 “落日黄”“浓橙”),会让图片像 “橘子皮”;✅ 滤镜强度按 “图片原本亮度定”:原图亮→20%,原图暗→30% |
✅ 手动调色温补黄 | 1. 点击【调节】→找到【色温】滑块,拖动至【+10~+15】(让黄色更柔和,偏暖不偏橙);2. 【色调】滑块拖动至【+5~+8】(加轻微红感,模拟 “晒旧” 的暖调) | 色温 + 10~+15;色调 + 5~+8 | 微调黄调,让滤镜的黄更自然,避免 “滤镜感” 太重 | ❌ 色温别超 + 20,否则会偏橙红,像 “生锈”;✅ 调完后看人物皮肤:不蜡黄、不泛红,就是合适的黄调 |
✅ 压亮度模拟旧感 | 同上→【亮度】滑块拖动至【-5~-10】;【对比度】滑块拖动至【-8~-12】 | 亮度 – 5~-10;对比度 – 8~-12 | 降低图片亮度和对比度,模拟 “老照片存放久了的暗沉感”,避免太亮像新图 | ❌ 亮度别低于 – 15,否则图片会全黑,没细节;✅ 以 “人物五官仍清晰” 为前提,轻微降亮 |
📌 新手实操口诀:暖黄滤镜 30%,色温 + 15 别超 20,亮度 – 8 对比度 – 10,黄得自然不蜡黄。
2. 第二步:老化纹理叠加 —— 加 “旧痕”,不挡细节(核心!)
只有黄调没纹理,像 “新图染黄”,加 “划痕 + 噪点” 纹理,让图片有 “物理老化” 的痕迹,但要浅淡不抢戏:
纹理类型 | 剪映操作路径(关键按钮标红【】) | 参数 / 技巧(防生硬) | 适用场景(图片风格) | 新手友好值 |
✅ 旧照片划痕(必加) | 1. 点击【特效】→选 “复古” 分类→找【旧照片划痕】【胶片划痕】【老照片纹路】(优先 “细痕” 款,别选 “粗痕”“密集痕”);2. 选中特效→【特效设置】→【透明度】调【15%-20%】(别超 25%,避免挡细节);3. 若划痕太密,【时长】缩短至 “图片时长的 1/2”(静态图片可循环 1-2 秒,显自然) | 特效选 “细痕” 款;透明度 15%-20%;时长:静态图循环 2 秒 | 所有老化场景,尤其是人物照片(不挡五官) | ⭐⭐⭐⭐⭐ |
✅ 颗粒噪点(模拟模糊) | 1. 点击【调节】→找到【颗粒】(或 “噪点”,部分版本叫 “胶片颗粒”);2. 颗粒强度调【10%-15%】(别超 20%,否则像 “马赛克”);3. 若图片是 “黑白老照片”,颗粒可加至 18%,更显复古 | 彩色老照片:颗粒 10%-12%;黑白老照片:15%-18% | 强化年代模糊感,尤其适合 “想做‘80 年代胶片感’的图片” | ⭐⭐⭐⭐ |
✅ 边缘磨损(可选) | 1. 点击【贴纸】→选 “复古” 分类→找【老照片边框】【边缘磨损】(选 “浅磨损” 款,别选 “破洞” 款);2. 贴纸覆盖图片边缘→【透明度】调【25%-30%】;3. 若边框太粗,【编辑】→【缩放】调至 90%,只留边缘磨损 | 贴纸选 “浅磨损”;透明度 25%-30%;缩放 90% | 想做 “翻旧相册里的照片” 效果,增加物理磨损感 | ⭐⭐⭐⭐ |
📌 关键提醒:纹理叠加的核心是 “浅淡 + 少而精”,1-2 种纹理足够(比如 “划痕 + 颗粒”),别加 3 种以上,否则会像 “脏图”,盖过图片本身的细节。
3. 第三步:细节年代感 —— 补 “褪色模糊”,像 “真老化”(加分!)
做好黄调和纹理后,加 “褪色 + 轻微模糊”,让图片有 “存放多年的老化痕迹”,不是 “刚调的复古风”:
细节目标 | 剪映操作路径 | 参数推荐(安全值) | 作用(提年代感) | 避坑提醒 |
✅ 轻微褪色(核心) | 1. 【调节】→找到【饱和度】滑块,拖动至【-12~-18】;2. 【自然饱和度】拖动至【-8~-12】 | 饱和度 – 12~-18;自然饱和度 – 8~-12 | 模拟 “老照片色彩流失”,避免颜色太鲜艳像新图,且不影响泛黄基调 | ❌ 饱和度别低于 – 20,否则会像 “黑白照片”,丢了老照片的暖黄感;✅ 以 “红色衣服仍显浅红、绿色植物仍显浅绿” 为度 |
✅ 模糊模拟旧感 | 1. 【调节】→找到【锐化】滑块,拖动至【-10~-15】(别超 – 20,否则太糊);2. 若想更像 “胶片老照片”,加【轻微模糊】特效(【特效】→“基础” 分类→【轻微模糊】,强度 10%-15%) | 锐化 – 10~-15;轻微模糊 10%-15% | 模拟 “老照片存放久了的轻微模糊”,不是 “清晰的新图”,年代感更足 | ❌ 别用 “强模糊”“高斯模糊”,会让图片像 “失焦”,不是 “老化模糊”;✅ 模糊强度以 “人物五官仍能看清” 为前提 |
✅ 暗角聚焦主体 | 1. 【调节】→找到【暗角】滑块,拖动至【+10~+15】;2. 暗角类型选 “圆形暗角”(别选 “方形”,不自然) | 暗角 + 10~+15;类型:圆形 | 模拟 “老相机拍照的暗角效果”,聚焦图片中间主体(如人物),且显复古 | ❌ 暗角别超 + 20,否则四周会全黑,像 “戴墨镜”;✅ 暗角是 “轻微压暗”,不是 “拉黑四周”,自然过渡即可 |
三、4 个避坑技巧:新手别踩,少走 1 小时弯路
坑 1:滤镜强度拉满,图片黄得像 “蜡像”
- 问题:选 “复古黄” 滤镜后,强度直接拉到 100%,结果图片里的人物脸黄得像蜡像,完全没老照片的柔和感;
- 原因:剪映复古滤镜多是 “高饱和黄”,强度拉满会过度染色,像 “刻意涂黄”,不是 “自然老化”;
- 应对:1. 滤镜强度立刻降到 20%-30%,若黄调不够,用 “色温 + 10~+15” 补,别加滤镜强度;2. 若已黄得像蜡像,先删滤镜,重新用 “低强度滤镜 + 手动调色”,人物皮肤以 “不蜡黄、有血色” 为标准。
坑 2:划痕特效太密太亮,盖过图片细节
- 问题:加了 “密集划痕”“亮白划痕” 特效,且透明度 100%,结果划痕盖过人物眼睛、文字,图片像 “贴了层透明胶带”;
- 原因:没选对划痕类型,且没降透明度,划痕成了 “主角”,不是 “辅助老化的细节”;
- 应对:1. 删去 “密集划痕”,换 “细痕”“浅痕” 款(如 “旧照片细痕”“胶片浅痕”);2. 划痕透明度降到 15%-20%,确保 “能看到划痕,但不挡人物五官、文字”;3. 若划痕仍明显,再降 5% 透明度,以 “若隐若现” 为最佳。
坑 3:只做黄调和划痕,没褪色,像 “新图套效果”
- 问题:调了黄调、加了划痕,但没压饱和度,图片里的红色衣服、绿色植物仍像新图一样鲜艳,完全没老照片的褪色感;
- 原因:老照片的核心是 “色彩流失”,只做黄调和划痕,没褪色,就像 “新图穿了件复古外套”,没真正的年代感;
- 应对:1. 立刻去【调节】压饱和度 – 12~-18,自然饱和度 – 8~-12,让鲜艳颜色变浅淡;2. 若想更像 “放了 20 年的老照片”,再加颗粒噪点 10%-12%,模拟 “纸张老化的模糊感”;3. 褪色后看图片:红色变浅红、绿色变浅绿,就是合适的程度。
坑 4:黑白图片直接加黄调,像 “矛盾风格”
- 问题:把黑白图片加 “暖黄” 滤镜 + 色温 + 15,结果图片成了 “黄黑混合色”,像 “染了色的黑白照”,不伦不类;
- 原因:黑白图片本身无色彩,加黄调会破坏 “黑白复古感”,应该走 “黑白老化” 路线,不是 “彩色泛黄” 路线;
- 应对:1. 删去黄调滤镜和色温调节,恢复黑白;2. 黑白图片老化:加 “黑白胶片” 滤镜 25%+ 颗粒噪点 15%+ 暗角 + 12,模拟 “黑白老照片的颗粒感和暗角”;3. 可加 “黑白划痕” 特效(别加彩色划痕),透明度 20%,更贴合黑白风格。
四、2 个场景案例:图片老化步骤直接抄(新手不用试错)
案例 1:童年家庭合影(彩色老照片风格)
- 原片问题:彩色合影太鲜艳,像新拍的,没老照片的温暖感;
- 老化步骤:
① 基础泛黄:【滤镜】→暖黄 30% + 【调节】色温 + 15、亮度 – 8、对比度 – 10;
② 纹理叠加:【特效】→旧照片细痕 20% 透明度 + 【调节】颗粒 12%;
③ 细节年代感:【调节】饱和度 – 15、自然饱和度 – 10 + 暗角 + 12(圆形);
3.效果:图片泛黄自然,人物脸不蜡黄,划痕若隐若现,红色衣服变浅红,像 “压在相册里 10 年的老合影”,温暖有故事感。
案例 2:复古海报图片(黑白老化风格)
- 原片问题:黑白海报太清晰,像新设计的,没老海报的磨损感;
- 老化步骤:
① 基础黑白调:【滤镜】→黑白胶片 25% + 【调节】亮度 – 10、对比度 – 12;
② 纹理叠加:【特效】→黑白划痕 18% 透明度 + 【调节】颗粒 15%;
③ 细节年代感:【调节】锐化 – 15(轻微模糊) + 暗角 + 15(圆形) + 【贴纸】→边缘磨损 28% 透明度;
3.效果:海报有颗粒感和轻微模糊,边缘有磨损痕迹,像 “从旧杂志里剪下来的复古海报”,年代感十足。
五、总结:剪映图片老化的核心 ——“自然为上,细节为辅”
新手别追求 “越旧越好”,记住 3 个核心原则:
✅ 黄调要柔:低强度滤镜 + 手动调色温,别超饱和,人物皮肤不蜡黄是关键;
✅ 纹理要淡:划痕选细痕、降透明度,颗粒别超 15%,不挡图片核心细节;
✅ 年代感要透:压饱和度 + 轻微模糊,模拟 “自然褪色老化”,不是 “刻意做旧”。
我之前帮粉丝做童年合影老化,按 “暖黄 30%+ 划痕 20%+ 饱和度 – 15”,粉丝说 “妈妈看到以为是翻出了老相册,完全没看出是调的”—— 其实图片老化不难,关键是 “不贪多、不生硬”,按这篇的步骤来,新手也能做出有故事感的老照片效果。
你做图片老化时遇到过 “泛黄太假” 还是 “划痕挡细节”?评论区留情况!
AD:从0基础到挑战短视频赚钱,报名5天精品短视频变现训练营,微信:dty87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