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专注剪映实操的短视频博主,今天拆「剪映去除视频眩光的全攻略」:不是只讲 “拉高光就行”,而是帮你搞懂 “怎么去全局眩光不发灰、怎么修局部光斑不生硬、怎么保画质不模糊”—— 从 “基础参数调节” 到 “蒙版精细处理”,每步标清剪映按钮位置,附 “眩光残留 – 干净画面” 对比,新手 10 分钟就能去除眩光,再也不用因 “画面泛白、光斑刺眼” 毁了好素材。

剪映怎么去视频眩光
剪映用户去视频眩光,90% 都踩过这些坑:“想去掉正午阳光的眩光,结果把高光拉到 – 50,画面暗得像阴天”“局部光斑(如镜头反光)用‘调节’全片处理,导致正常区域也发灰”“去眩光后画面细节丢失,树叶、纹理糊成一团”“也有人按‘先压高光 + 再修局部 + 最后补细节’的逻辑,去眩光后画面通透,细节还全”—— 我帮 30 + 粉丝处理过眩光视频后发现:剪映去眩光不是 “暴力压光”,而是 “全局控光 + 局部修复 + 画质保真” 的组合:用对方法,眩光能除、细节能保;方法不对,只会越调越糟。
一、先看对比:没去好 vs 去好的视频眩光,差的是 “干净细节感”
同样是去除视频眩光,操作对错的视觉效果天差地别:
效果类型 | 视觉问题 | 核心原因 | 案例(户外逆光人像视频) |
❌ 没去好的眩光 | 1. 眩光残留(画面仍有刺眼光斑);2. 去光后画面发灰,人脸偏暗;3. 细节丢失(头发丝、衣服纹理糊) | 1. 只压高光没处理光斑;2. 没提阴影补明暗;3. 过度调节导致画质压缩 | 逆光视频拉高光 – 40 后,画面暗成阴天,眼角仍有光斑,头发丝糊成一团,像 “蒙层灰雾” |
✅ 去好的眩光 | 1. 眩光全消(无刺眼光斑、无泛白);2. 画面通透,人脸亮度正常;3. 细节清晰(纹理、发丝可见) | 1. 高光 + 白色色阶双压去全局光,蒙版修局部;2. 提阴影平衡明暗;3. 加锐化保细节 | 逆光视频压高光 – 30 + 白色色阶 – 20,蒙版擦除眼角光斑,提阴影 + 20,画面干净无眩光,人脸亮、发丝清,像 “无眩光拍摄” |
二、剪映去视频眩光 3 步核心操作:分场景处理,新手直接抄(附路径)
去除视频眩光的核心是 “先控全局眩光、再修局部光斑、最后补画质细节”,按 “全局消除→局部修复→细节优化” 的顺序来,效率最高,不糊画质:
1. 第一步:全局眩光消除 —— 2 个核心参数,解决 80% 基础眩光(必做!)
针对 “全画面泛白、大面积眩光”(如正午阳光、强灯光直射),先调 “高光 + 白色色阶”,双参数配合能精准压光,且避免画面发灰,参数有安全范围,新手别超界:
参数名称 | 核心作用 | 剪映操作路径(关键按钮标红【】) | 安全参数范围(按眩光强度) | 避坑提醒 |
✅ 高光(压大面积眩光) | 压暗画面亮部,消除整体泛白,保留中暗部细节 | 1. 导入视频→选中片段→底部工具栏【调节】;2. 找到【高光】滑块,轻度眩光(轻微泛白)拖 – 20~-25,重度眩光(刺眼泛白)拖 – 25~-35 | 轻度:-20~-25;重度:-25~-35(别低于 – 40,否则画面暗) | ❌ 别只压高光不提阴影(会让画面更灰);✅ 压高光后必提阴影,平衡明暗 |
✅ 白色色阶(去刺眼光斑) | 针对性消除 “纯白眩光区域”(如镜头反光、太阳光斑),比高光更精准 | 同上→找到【白色色阶】滑块,轻度眩光拖 – 10~-15,重度眩光拖 – 15~-20 | 轻度:-10~-15;重度:-15~-20(别低于 – 25,否则纯白细节丢) | ❌ 别单独动白色色阶(会让画面偏暗);✅ 配合高光用,1+1>2,眩光去得更干净 |
📌 新手实操口诀:轻度眩光高 – 25 + 白阶 – 15,重度高 – 30 + 白阶 – 20,压光别超阈值,提影补明暗(阴影 + 15~+20)。
2. 第二步:局部眩光修复 —— 蒙版 + 调节,处理 “顽固光斑”(关键!)
针对 “局部小眩光”(如眼角反光、镜头光斑、窗边漏光),全局调节会误伤正常区域,用 “蒙版 + 局部压光” 精准修复,不影响其他画面:
局部眩光类型 | 剪映操作路径(蒙版 + 调节) | 操作技巧 | 适用场景 | 新手友好值 |
✅ 小光斑(如镜头反光) | 1. 选中视频→【画中画】→【新增画中画】→导入同一段视频(做局部处理层);2. 选中画中画层→【蒙版】→选【圆形蒙版】(光斑是圆形)或【线性蒙版】(光斑是长条);3. 拖动蒙版覆盖眩光区域,蒙版羽化调 5~8(避免边缘生硬);4. 选中画中画层→【调节】→高光 – 30、白色色阶 – 20(局部压光) | 蒙版别太大(刚好覆盖光斑即可);羽化别超 10(否则压光范围扩散) | 镜头反光、小太阳光斑、局部漏光 | ⭐⭐⭐⭐ |
✅ 边缘眩光(如窗边漏光) | 1. 同上添加画中画层→【蒙版】→选【线性蒙版】;2. 旋转蒙版角度,让蒙版边缘对齐漏光边缘(如窗边),羽化调 10~12;3. 画中画层【调节】→高光 – 25、白色色阶 – 15 | 线性蒙版适合 “边缘长条状眩光”;羽化稍大,过渡更自然 | 窗边漏光、画面边缘强光、门框反光 | ⭐⭐⭐⭐ |
📌 示例:人物眼角有圆形光斑,添加画中画层→圆形蒙版覆盖光斑→羽化 8→画中画层高光 – 30,光斑消失,眼角皮肤亮度正常,无生硬边缘。
3. 第三步:细节优化 —— 2 个技巧,保画质不发灰(去眩光后必做)
去眩光后易出现 “画面发灰、细节模糊、肤色偏暗”,加 2 个细节优化,让画面通透有质感:
优化方向 | 剪映操作路径 | 适用场景 | 操作技巧 |
1. 去灰提通透 | 【调节】→【对比度】+10~+15(轻度发灰 + 10,重度 + 15);【饱和度】+3~+5(避免画面寡淡) | 全局压光后发灰的视频(如阴天眩光、强灯光视频) | 对比度别超 + 20(否则画面生硬);饱和度别超 + 8(否则色彩失真) |
2. 保细节防模糊 | 【调节】→【锐化】+10~+12(细节模糊时用);【清晰度】+8~+10(发丝、纹理糊时用) | 人像视频(头发丝糊)、产品视频(纹理糊) | 锐化别超 + 15(否则有噪点);清晰度别超 + 12(否则画面颗粒感重) |
三、4 个避坑技巧:新手别踩,少走 1 小时弯路
坑 1:过度压高光,画面暗成 “阴天”
- 问题:为去干净眩光,把高光拉到 – 45,结果画面暗得像傍晚,正常区域也没亮度;
- 原因:高光压得太狠,超过 “眩光消除阈值”,误伤中亮部细节;
- 应对:1. 高光最多压到 – 35(重度眩光),轻度眩光别超 – 25;2. 压光后立刻提阴影 + 15~+20,平衡明暗(如高光 – 30→阴影 + 20);3. 若仍有残留眩光,用 “白色色阶 – 15” 补压,别硬拉高光。
坑 2:用 “贴纸遮挡” 眩光,生硬不自然
- 问题:局部光斑用 “黑色贴纸” 盖住,结果贴纸边缘明显,像 “贴了块补丁”,和画面脱节;
- 原因:贴纸无过渡,硬遮挡会破坏画面完整性,不如蒙版局部压光自然;
- 应对:1. 优先用 “蒙版 + 画中画” 局部压光(和原画面融合);2. 若光斑太小(如针尖大),可用 “贴纸→形状→圆形”,贴纸颜色选 “和周围环境相近的浅灰色”,透明度调 30%,边缘羽化 10,模拟 “自然压光”,不生硬。
坑 3:去眩光后肤色偏暗,人脸无细节
- 问题:压光后整体画面干净,但人脸暗成 “黑脸”,眼窝、下颌线无细节;
- 原因:全局压光时没单独保护人脸区域,阴影提得不够;
- 应对:1. 去眩光后,选中视频→【调节】→【阴影】+20~+25(重点提亮人脸暗部);2. 若人脸仍暗,用 “蒙版 + 画中画” 单独提亮:画中画层【调节】→亮度 + 8、阴影 + 10,蒙版覆盖人脸,羽化 15,避免边缘明显。
坑 4:忽略 “帧同步”,动态眩光处理不连贯
- 问题:视频中眩光随镜头移动(如人物转头带起的光斑),只处理了 1 帧,播放时眩光忽有忽无;
- 原因:动态眩光没加关键帧,蒙版 / 参数不随镜头同步;
- 应对:1. 选中画中画蒙版层→【蒙版】→点击【关键帧】;2. 在眩光移动的起始帧、中间帧、结束帧各加 1 个关键帧,拖动蒙版同步覆盖眩光;3. 若参数需调整(如光斑变大),在关键帧处微调 “高光 / 白色色阶”,确保动态连贯。
四、2 个场景案例:去眩光步骤直接抄(新手不用试错)
案例 1:户外逆光人像(全局眩光 + 眼角光斑)
- 原片问题:正午逆光拍摄,画面整体泛白,人物眼角有圆形光斑,人脸偏暗;
- 操作步骤:
① 全局去光:【调节】→ 高光 – 30 + 白色色阶 – 20 + 阴影 + 20(压眩光 + 提暗部);
② 局部修光斑:新增画中画层(同段视频)→ 圆形蒙版覆盖眼角光斑→ 羽化 8→ 画中画层【调节】→ 高光 – 30;
③ 细节优化:【调节】→ 对比度 + 12 + 锐化 + 10(去灰 + 保发丝细节) + 肤色 + 3(修正偏暗肤色);
3.成片效果:画面无泛白、无光斑,人脸亮度正常,头发丝清晰,像 “顺光拍摄” 的通透感。
案例 2:窗边产品视频(边缘漏光 + 局部反光)
- 原片问题:窗边拍口红,画面右侧有长条漏光,口红管有镜头反光,泛白刺眼;
- 操作步骤:
① 全局去光:【调节】→ 高光 – 25 + 白色色阶 – 15 + 阴影 + 15(压漏光 + 提产品暗部);
② 局部修反光:新增画中画层→ 线性蒙版对齐右侧漏光边缘→ 羽化 12→ 画中画层高光 – 25;再加 1 个圆形蒙版覆盖口红管反光→ 羽化 5→ 画中画层白色色阶 – 10;
③ 细节优化:【调节】→ 清晰度 + 12(突出口红纹理) + 饱和度 + 5(避免产品颜色寡淡);
3.成片效果:边缘漏光、管身反光全消,口红纹理清晰,颜色还原真实,无泛白刺眼。
五、总结:剪映去视频眩光的核心 ——“精准控光,保细节”
新手别追求 “去光越狠越好”,记住 3 个核心原则:
✅ 全局用 “高光 + 白色色阶” 双压,别超阈值(高光≤-35,白阶≤-20);
✅ 局部用 “蒙版 + 画中画” 精细修,别硬遮(蒙版羽化 5~12,过渡自然);
✅ 去光后必 “提阴影 + 加对比”,别发灰(阴影 + 15~+25,对比 + 10~+15)。
我之前帮粉丝去逆光 vlog 的眩光,按 “高光 – 30 + 白阶 – 20 + 蒙版修眼角光”,粉丝说 “原来不用重拍,剪映调完比原片还通透,朋友以为我换了拍摄时间”—— 其实去视频眩光不难,关键是 “不暴力压光、不忽略细节”,按这篇的步骤来,新手也能去得干净、保得画质。
你去视频眩光时遇到过 “残留光斑” 还是 “画面发灰”?评论区留情况!
AD:从0基础到挑战短视频赚钱,报名5天精品短视频变现训练营,微信:dty8798